社会新闻

算命师傅玄奎子薇新ylcc168

作者: 来源:2020-10-26 17:31:51 我要评论(0)

中国人一般的观念,讲到《易经》就想到八卦,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剧拿鹅毛扇穿八卦道袍的连了起来。好像学了《易经》以后,便可天上知一半、地下全知。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,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《易经》是不是包括了那麽多东西,能不能知道过去、未来,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,也是很大的问题。

刚才提到唱京剧,我们对《易经》,从京剧《三国演义》中就可以瞭解到,中国京剧非常注重脸谱和服装,舞台上穿件八卦道袍,我们现在看起来像是妖道,实际上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。所以有人说「《易经》是经典中之经典,哲学中之哲学,智慧中之智慧」,这是我们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场来推崇《易经》的看法。

此外,我们看见京剧中的脸谱,有的在额上画一个太极图,就是表徵这位剧中人的头脑中充满了智慧——上通天文,下知地理。从这种戏剧艺术表现方面,就可以看到《易经》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被一般人重视的程度了。这是就好的一面看;就坏的一面看,一提到《易经》,有人就联想到那些跑江湖的、算命的、看风水的、卜卦的江湖术士。不管哪一种看法,都表示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,认识是不够的。 今天我们开始研究《易经》,所要走的路线,因为大部分人,以前还没有接触过,所以我们在这裡先要使大家知道怎样去读《易经》这部书,先从怎样去认识它、怎样去瞭解它开始。至于深入的研究,有人研究了一辈子,也还没有搞清楚的,所在多有,包括我在内,研究了大半辈子,还跟一个初学的人差不多。实际上,讲这门学问,我自己都是战战兢兢的,觉得自己非常肤浅,没有办法向大家报告,不过有一点点可以提供大家的,只是一块敲门砖而已。 现在我们先说古人对《易经》的重视。《礼记》的《五经解》这篇文章中,提到《易经》这门学问时说:「洁静精微,易之教也。」据说这是孔子整理《易经》以后所作的结论,对《易经》的评语。「清静精微」这四个字,看起来很简单,但它的含义却是很广。「洁静」包括了宗教的、哲学的含义,就是说学了《易经》这一门学问,他心理的思想、情绪的变动,是非常清洁而宁静的。「精微」两字则是科学的,所以学《易》的人,要头脑非常冷静,我常常将我的经验告诉年轻的同学们:「晚上不要读《易经》。」他们不大相信,因为老辈们说《易经》可以避邪,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《易经》。有的人生了重病,枕边放一本《易经》,就可把鬼赶跑,又说《易经》一读,鬼神都不安,所以夜裡不读《易经》。而我却最喜欢夜裡读《易经》,可是夜裡一读,就完了。以后我也就不敢读了,因为夜间一读《易经》,一夜不能睡觉,越研究越没完,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,同时又会发现另一个新的问题,这样不断发现问题,发现新的道理,研究下去,不知不觉,就到天亮了。所以深深体会到古人的「閒坐小窗读《周易》,不知春去已多时」,一个春天过了都不知道的情景。为什麽时间过去了都不知道?因为研究《易经》需要一个非常冷静的头脑,非常精密的思想,所以《易》之教,是「洁静精微」,这是孔子对于《易经》的评价,有如此之严重。 但是在《五经解》中,对《易经》也有反面的批评,怎麽说呢?它说《易经》的流弊是:「其失也,贼。」就是一个「贼」字。学了《易经》的人,如不走正路,旁门左道,就贼头贼脑,鬼头鬼脑,把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那一套,拿起鹅毛扇,就扇起别人来造反。这是我们自己文化中对《易经》最好的评论,一个「贼」字的断语下得非常妙。 历史上汉朝的王凤、唐代的虞世南(唐太宗的宰相,创业时的「秘书长」,他私人的好朋友)推崇《易经》说:「不读《易》不可为将相。」不学《易经》的人,不能作一个很好的宰相,亦不能作一个很好的大将,推崇《易经》有如此的重要。 我们知道了这些以后,至少可以鼓励自己,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部书,到底画的是些什麽名堂,非要弄个清楚不可。譬如有人认为房子对面有一个什麽煞,就到街上买一个八卦回来,在门口一挂,好像就可以保险了,这中间究竟有什麽作用?有没有这种作用?

第二简易,是宇宙间万事万物,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瞭解的。在这裡产生了一个问题,我常常跟朋友们讲,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,天地间「有其理无其事」的现象,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,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,「有其事不知其理」的,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。换句话说,宇宙间的任何事物,有其事必有其理,有这样一件事,就一定有它的原理,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、经验不足,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。而《易经》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,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,当我们的智慧够了,瞭解它以后,就变成为平凡,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。我们看京剧裡的诸葛亮,伸出几个手指,那麽轮流一掐,就知道过去、未来。有没有这个道理?有,有这个方法。古人懂了《易经》的法则以后,懂了宇宙事物以后,把八卦的图案,排在指节上面,再加上时间的关系,空间的关系,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,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。这就是把那麽複杂的道理,变得非常简化,所以叫作简易。那麽,《易经》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,儘管变的法则很复杂,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複杂的现象,在我们懂了原理、原则以后,就非常简单了。

三 易

易学的重要有如此,我们该怎样去研究它呢?大家要注意,《易经集注》,只是中国《易经》学问的一部分。这本书名《周易》,是周文王在口裡坐牢的时候,他研究《易经》所作的结论。我们儒家的文化,道家的文化,一切中国的文化,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《易经》以后,开始发展下来的。所以诸子百家之说,都渊源于这本书,都渊源于《易经》所画的这几个卦。事实上还有两种《易经》,一种叫《连山易》,一种叫《归藏易》,加上我们手边所持的《周易》,总称为「三易」。《连山易》是神农时代的《易》,所画八卦的位置,和《周易》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。黄帝时代的《易》为《归藏易》。《连山易》以根卦开始,《归藏易》以坤卦开始,到了《周易》则以乾卦开始,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。说到这裡,我们要有一个概念,现在的人讲《易经》,往往被这一本《周易》范围住了,因为有人说《连山易》和《归藏易》已经遗失了、绝传了。事实上还有没有?这是一个大问题,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「江湖」中这一套东西,如医药、堪舆,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,都是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两种易学的结合。 《易经》的三原则 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以外,《周易》的本身这门学问中,有一个原则亦叫作「三易」,意思是说《易经》包括了三个大原则:就是一、变易;二、简易;三、不易。研究《易经》,先要瞭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。 (1)变易 第一,所谓变易,是《易经》告诉我们,世界上的事,世界上的人,乃至宇宙万物,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。在时、空当中,没有一事、没有一物、没有一情况、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,不可能不变,一定要变的。譬如我们坐在这裡,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,已经在变了,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。时间不同,环境不同,情感亦不同,精神亦不同,万事万物,随时随地,都在变中,非变不可,没有不变的事物。所以学《易》先要知道「变」,高等智慧的人,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,这就是为什麽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。 由这一点,我们同时亦瞭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「无常」。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迷信的色彩,城隍庙裡塑一个鬼,高高瘦瘦,穿白袍,戴高帽,舌头吐得很长,名「白无常」,而说这个「无常鬼」来了,人就要死亡,这是迷信。实际上「无常」这名词,是一种佛理,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,所以名为「无常」,这就是《易经》中变易的道理。我们中国文化中的《易经》,是讲原则,宇宙中的万事万物,没有不变的,非变不可,这是原则。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,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,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,看见人生下来,也一定会病、会老、会死,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「无常」。 (2)简易 (3)不易 第三不易,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,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,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,那是永恒存在的。那个东西是什麽呢?宗教家叫它是「上帝」、是「神」、是「主宰」、是「佛」、是「菩萨」。哲学家叫它是「本体」,科学家叫它是「功能」。管它是什麽名称,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,这个东西是不变的,这个能变万有、万物、万事的「它」是不变的。这是《易经》的三个原则,先要懂得。 理、象、数 懂了这三个原则以后,还有三个法则要懂得,这三个法则就是我们手边的这部《易经》的三个内涵:理、象、数。 这些基本原则要先记住,才能研究《易经》,现在先解释这三个字。 根据《易经》的观点看宇宙的万事万物——人生也好,情绪也好,思想也好…… 都有它的原则和道理。以我们现代的观念而言,理是属于哲学的,宇宙间万事万物既都有它的理,也必有它的象;反过来说,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现象,也一定有它的理,同时每个现象,又一定有它的数。譬如这个录音带,是录音用的,它能录音,其中有很多理,录音带的样子、大小以及它还会放出声音,就是它的象;这卷录音带,若干分钟可以录完,有若干长,若干宽,这就是它的数。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、它的象和它的数。 所以研究《易经》的学问,有些人以「理」去解释《易经》,有些人以「象」去解释《易经》,有些人以「数」去解释《易经》。古代的人掐指一算,万事皆知,那就是瞭解了易数的缘故。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数,这是必然的过程,譬如我们举起桌上的茶杯,左右摇摆,这就是一个象;而左右摇摆了多少度,多少秒钟摇摆一次,就有它的数;为什麽要摇摆,就有它的理——是我为了使大家更具体瞭解《易经》理、象、数的道理所做的动作。所以《易经》每一卦、每一爻、每一点,都包含有理、象、数三种涵义在内。人处在世界上,与这个世界的关系,不停地在变,只要发生了变,便包涵了它的理、象、数。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、象、数,就会知道这事物的变,每个现象,到了一定的数,一定会变,为什麽会变,有它的道理,完全明白了这些,就万事通达了。理、象、数通了,就能知变、通、达,万事前知了。 我常常告诉各位缘友,最好不要去钻研《易》这门学问,如果钻进去了,会同我一样,爬不出来。如果一定要学,也最好只学一半。如果真把《易经》学通了,做人就没有味道了。譬如要出门了,因为《易》学通了,知道这次出门会跌倒,于是不出门了,一步都懒得动了。像这样的人生,还有什麽味道?何必去学?所以我说学《易》最好只学一半,觉得奥妙无穷,如黑夜摸路,眼前迷迷茫茫蛮有趣的;天完全亮了走路,眼前有一个坑,会掉下去,看得清清楚楚,于是不走了。可见学通了《易经》非常乏味,何必去学?话虽这麽说,但学《易》真的通了,哪裡还用来讲《易经》;我现在还来讲《易经》,可见就是半吊子,还不通。像我这样不通的人,在这裡吹这些东西,还可以帮助大家摸摸这条路;真通了《易》的人,也许还会来这裡讲,因为他知道我们这些人这样盲目太可怜了,他有眼睛,喜欢来带带路,也说不定。

 

南方时尚网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南方时尚网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南方时尚网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南方时尚网或将追究责任。

网友点评